查看原文
其他

高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

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

高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在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开展此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重点举措,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为党中央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思想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承担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准备和学术支撑的重任。作为首批开展主题教育的单位,必须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走在前、作表率,必须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深走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大动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解决各个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时代课题,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随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改变中国、影响世界,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应对和解决当今世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复杂矛盾和严峻挑战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在当代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

  马克思主义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实践证明,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古为今用,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标识,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5000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汲取丰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历史智慧,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在制度文化、精神理念层面深度融合,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与弘扬光大。


  4月15—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所局级领导干部读书班。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大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全面性、历史性贡献。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最鲜明的理论品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列强入侵,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良方,尝试用各种主义、学说研究解决中国问题,但都以失败告终。真正改写中国理论学术图谱和发展进程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倡导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改造中国社会,奠定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真正坚持人民立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就是真正掌握中国学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感召下,广大学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开展学术研究,投身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彰显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和灵魂,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推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到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库调研。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一核心任务,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斗争本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的使命担当。

  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以科研为中心工作的政治机关,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必须时刻绷紧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根弦,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拥戴核心、信赖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着力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学术阵地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工程实施等工作中,确保以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持续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也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历史使命。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阐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和责任担当。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通过设立重大专项课题,改进科研组织方式,组织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加强对这一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

  切实增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服务好党中央是天职、本职。要把研究回答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同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对时代问题作出积极回应。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建设文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积极组织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要打造创新工程升级版,突出政治导向、质量导向、效率导向,积极引导研究人员关注“国之大者”,超越“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的独白式研究,更加自觉地围绕具有引领时代变革、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意义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努力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的理论学术创新,更加自觉地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学术研究、推动学科体系建设,使理论学术创新有方向、有原则、有规矩。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学者大胆探索,支持和保护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支持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间的切磋砥砺,支持说理充分的批评和相互批评,特别是要鼓励中国学者走出去,与国际学术界展开对话和交流,清晰而响亮地发出中国学术自己的声音。加大对基础理论研究的持续投入,推动文史哲等基础学科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推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偏重应用的学科加快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体系。打破学科领域壁垒,密切关注科技革命和时代变革的最新趋势,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互联网新兴技术,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和创新点。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推出一批代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水平的精品力作,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贡献。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人才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第一资源,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从确保哲学社会科学后继有人的政治高度,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通过专项工作、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方式,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政治引领。推行青年学者导师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术史训练,推动学术传承与创新,助力青年学者更好更快成长。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对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人才科学分类、科学识别和科学培养机制,着力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不断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来源:2023年第5期《党建》杂志


建党百年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公众号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